亚文化(Subculture),也称次文化,是指在某个较大的母文化中,拥有不同行为和信仰的较小文化或一群人,次文化和其他社会团体之间的差别,在于他们有意使自己的服装、音乐或其他兴趣与众不同。
亚文化具有部落式的特点,以共同的兴趣爱好作为图腾似的,类似信仰的东西将不同年龄、不同地区的人皆合在一起,并且由于其自身特色具有一定的封闭性,所以才会划分出一个个的圈子。圈子外的人看圈子里的人永远就只是在看热闹,只有置身其中才能知道。
如何界定亚文化?
1、与主文化不同
2、不是一个人的文化,而是一个群体或者一个部落的文化
3、有一定封闭性,外部人很难融入
当下几种热门的亚文化:
1、屌丝文化
2011到2012 年的亚文化是屌丝文化的出现,“屌丝”最初来自帝吧(李毅吧),其他比较火的词语还有“高富帅”,“矮丑穷”,“黑木耳”。
无论从人数还是影响力上看,屌丝文化都堪称当今规模最大的亚文化,即使是不认同其文化内涵的人,也必须承认它在传播能力上极其优秀。屌丝文化起源于百度贴吧 “李毅吧”,李毅吧本来是由一群对中国足球心怀不满的人所创立,是一个以反语和讽刺等方法抒发自己情绪的网络论坛。后来因其活泼的氛围和幽默的内容,吸引到了越来越多的网友,成为百度第一大贴吧。
数量巨大的社会中下层用户群体,对李毅吧的精神内核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最终发展出了二者相结合的产物——屌丝文化。屌丝文化的核心不再是嘲讽别人,而变成了嘲讽自己,“屌丝”这一自称就是这种精神的具体表现。屌丝,本来是圈外网友对李毅吧网友的嘲讽,却被吧友们愉快地接受了,原因大概是网友们觉得,自嘲的文化正需要这样一个自嘲的称呼吧。
其实屌丝文化形成之初,颇有种自爆攻击的感觉——通过展示自己有多可笑,来嘲弄更为可笑的社会现状。不过现在这种色彩正在逐渐褪去,屌丝文化正在成为判断标准最模糊,门槛也最低的亚文化:大多数时候,只要你自称屌丝就够了。有的人将屌丝文化等同于草根文化,虽然最开始并非如此,但在屌丝文化的内核逐渐宽泛的现在,它确实表现出了这种发展趋势。这种简单的文化内核,直接的发展方式,也让我们对屌丝文化爆发式传播的原因有迹可循。
有了如此大的群众基础作为支撑,尽管名字并不雅观,屌丝文化还是逐渐得到了主流文化的接受。从目前的社会发展趋势来看,屌丝们不会减少,只会越来越多,这让屌丝文化具备了良好的长期发展前景。
2、恶搞文化
恶搞文化标志性人物是李宇春,网民对春哥是一种以负负得正的方式进行恶搞,与其说春哥红是因为她的个性,还不如说是互联网群体集体的功劳。
春哥一词在早期是指歌手李宇春,随后逐渐形成一股强大的网络恶搞文化。从李宇春儿时起就有此昵称,在2005年他参加超女海选阶段这个称呼被媒体使用。反感选秀的人也恶搞地称呼李宇春为“春哥”。
经过各种事件(如选秀、代言、爆吧等)的酝酿,根据Google Trends 的统计,在2009 年“春哥文化”达到高潮。“春哥”被广泛地联系到日常生活中,成为某种化身和偶像,甚至由此诞生了“春哥教”。最终“春哥”一词经过几个阶段的演变,成为 一种无形的概念,而非只作为对李宇春一人的指代。由于网络恶搞文化流行,“春哥”的称呼现时仍有被少数媒体所采用,如新华社。
当前恶搞文化的产物还有:杜甫很忙、弹幕等等
弹 (dan)幕,本意为STG (射击游戏)中密集的子弹过于密集以至于像一张幕布一样。在使用到视频中时,大量评论从屏幕飘过时效果看上去像是游戏里的弹幕。故而这个弹字指的是子弹的 弹,而不是弹出的弹(tan)。弹幕是一种很有特点的亚文化,亚文化的动力来源于对已经结构好的内容予以再生产、解构的欲望。当我们用“恶搞”来统称许许 多多相类似的网络事件时,“恶搞亚文化”就能确定起来。当然,在“恶搞亚文化”的称谓下,需要更具体地去分析恶搞的对象和形态。
3、宅文化
“宅”这个名词起源于日本,是“御宅族”的缩略,最早是由日本著名漫画家中森明夫1983 年通过漫画作品提出的,主要描写那些对动漫等着迷几乎不顾时间和精力,全身心投入的人。后来“宅”就逐渐演变成对那些待在家里,沉迷于个人的兴趣、爱好,而与社会脱节的青年的称呼。
“宅 文化”是随着动漫和计算机游戏的出现而诞生的。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电影、动漫、夸张的电动玩具等给当时的孩子以强烈的刺激,逐渐把握了青少年精神需求的主 导权。这些孩子长大后,社会竞争压力的增大让他们更愿意在网络上寻求真正能由自己的意志主导的世界。日本网络上每年都有“御宅族”的俳句(日本短歌)大赛,今年的获奖俳句是“虽然我不富有,但在网络世界里,有温馨的家”。
4、非主流文化-杀马特
杀马特合照
在微博上,“杀马特”一词,一直是一个高频率用词。它音译于英文smart,意为时尚的、聪明的。但由于文化知识精英的话语垄断与价值重构,让“杀马特”从 “smart”一翻译成中文,就成为了其反义词。现在在微博上流行的“杀马特”,几乎都是作为审丑狂欢下的贬义词而存在。
在人们的眼中, “杀马特”们是这样一个群体:留着怪异发型,穿着夸张,佩戴古怪,浓妆艳抹,气质诡异,来自农村或城乡结合部90 后青年。但这其实是一个非常有趣的青年亚文化现象。这些被“杀马特”青年们,与去年流行起来的“洗剪吹组合”形象一起,构成了当下中国一个值得关注的群体:新生代农民工。
从社会学意义上看,他们如何融入城市、被城市接纳(现在是被嘲笑),如何完成自身的个人的现代化(现在是半现代化的惊悚 穿着),这关系到中国未来的社会局势。但如果从文化的角度来看的话,其实也有很多值得思考的地方,特别是与“小清新”风格的对比,能够直白地展示了中国文 化多元化背后的文化区隔与文化歧视。
5、小清新文化
小清新妹子
小清新最初指的是一种以清新唯美、随意创作风格见长的音乐类型,也就是人们常说的Indie Pop,即独立流行,之后逐渐扩散到文学、电影、摄影等各种文化艺术领域。
如今,这种起初颇为小众的风格,现在已逐步形成一种亚文化现象,受到众多年轻人的追捧。在中国,偏爱清新、唯美的文艺作品,生活方式深受清新风格影响的一批年轻人,也被叫做“小清新”。
“小清新”的说法最早源自音乐流派Indie Pop(独立流行乐),这种音乐起源自1980 年代的英国,以旋律优美清爽为特点。在中国,偏爱清新、 唯美的文艺作品,生活方式深受清新风格影响的一批年轻人,也被叫做“小清新”。
像王筝的《越单纯越幸福》、《我们都是好孩子》,关于青春与学生时代的校园歌曲,是80 后、90 初喜爱的小清新风格音乐,这样深入人心的优美旋律,往往能让人陷入无限的回忆之中。
“小清新”曾一度被认为是一个贬义词:岁月静好、45 度天空、白色棉裙、帆布鞋、LOMO 相机、脚丫特写、陈绮贞、岩井俊二……这些符号性的词汇和人物构建起来的,是一群被大家认为“不切实际、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少年群体,但当这个群体慢慢成 长和扩大,人们渐渐发现:或许在那些“装”的背后,也正是这一群体面对日渐浮躁的现实社会的一种柔软反击。
6、二次元
二次元的房间
二次元 在日语中的原意是二维、平面,后来被用来专指ACG 文化所构筑的虚拟世界,以实现与三次元所指涉的现实世界的对立。2010 年的3 月份在日本东京,现场售票2500 张,一个多小时之内全部抢空,更多的人是通过网络直播观看这场演唱会,这场演唱会的主角是一个16 岁的少女,身高1.58 米,体重 42 公斤,而且她有标志性的东西,她长发及腰,头发是葱绿色,她在粉丝呼喊当中登场开始演唱,这个歌星名字叫初音未来。这种迷恋其实为他们带来一种安慰,他们 之所以还能够坐在家里安安静静地看书,正是因为这个虚拟世界实实在在地慰藉了他们的心灵。
7、同性恋亚文化
同性恋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是社会学研究的理想课题。说它“理想”,是因为同性恋现象外延清晰,内涵独特;同性恋作为一种亚文化 (subculture),有它独特的游离于主流文化的特征;同性恋者作为一个亚文化群体,具有独特的行为规范和方式。因此,世界各国的社会学者都很喜欢 这个题目,对它做过大量的研究。
同性恋问题一直是全世界范围内存在广泛争论的现象。各种文化都曾斥责和反对过这种行为。西方社会也一度因为爱滋病对同性恋产生过恐慌。但随着社会的进步与理解,人们已经开始慢慢接受了这些人,使他们有了更多的空间,也衍生出了自己的文化。
8、嘻哈文化
嘻哈人群
嘻哈即“Hip-Hop”。Hip-Hop 意为“摇摆的屁股”,源自美国黑人社区,其渊源可上溯至20 世纪70 年代。Hip-Hop 是一种由多种元素构成的街头文化的总称,它包括音乐、舞蹈、说唱、DJ 技术、服饰、涂鸦等。
Hip-Hop 是街头的文化,是一种生活态度。他与同是街头文化的滑板、小轮车等极限运动有着亲密的关系。Hip-Hop 现在已经从街头步入主流文化。在美国,主流娱乐空间已经被Hip-Hop 占据;在韩国,Hip-Hop 被与其本民族的文化相结合,成为具有韩国特色的最受大众欢迎的文化形式;在中国,这种文化青少年中日益活跃起。
所谓的“嘻哈”早已成了一种流行的时尚,甚至已成为一种固定下来的习惯,穿着宽松但昂贵的衣服,包着名牌头巾或运动帽,典藏版的球鞋,当然还有带数位摄影的手机与耳机,加上一堆亮闪闪的金属饰物,踩着那种有点摇晃的步伐。
这些人往往是80 后、90 后的中产阶级,热爱独立音乐和另类音乐,追求非主流生活方式,喜欢有机食品和手工制品,刻意选择和“时尚”不同的审美。他们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反抗“主流”,可事实是他们自己的打扮却总是差不多,走在街上一眼就能看出来。
9、脑残体(包括火星文)
脑残体是中国大陆一部分网民对于一种网络语言的蔑称。这种网络语言的特点是,利用形近或音近的生僻字代替一般汉字,并可能夹杂有其他网络语言用法。脑残体多见于QQ 的用户名,个性签名,及论坛上的签名等,主要是使用者用以标新立异,彰显个性。
脑残体文字
例一:原文:有时候不知道脑子里在想什么 脑残体:宥時候卜之辺瑙孑哩茬緗叶吆
例二:原文:每天想念你已成了一种习惯脑残体:莓兲湘埝祢巳宬孑⒈肿漝掼
火星文,字面上解作火星人的文字,但实际上是指一类网络语言。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年轻网民为求方便或彰显个性,开始大量使用同音字、音近字、特殊符号来表音的文字。由于这种文字与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文字相比有明显的不同,文法也相当奇异,难以读懂,故称为火星文,取“地球人看不懂的文字”的讽刺效果。
例:酱很好阿!(“酱”表示“这样”的合音)
例:表这样做!(“表”表示“不要”的合音)
10、理性派-技术宅
与其它亚文化相比,理性派最显著的特征在于,其成员几乎全部是理科生,至少有着极端理科化的思维。他们聚集于果壳网、科学松鼠会一类网站中,日常活动就是提 出和解答千奇百怪的问题。这种古罗马大学堂式的群体本应是相当封闭的,之所以能成为影响力颇大的亚文化,或许要拜社交网络上泛滥的公知言论和低劣广告所赐。
【IT时代网、IT时代周刊编后】产品经理一职近年来十分火热,但是真正能取得其精髓的人却少之又少,不少人问产品经理需要懂技术吗?其实,提这种问题还是没有真正认识“产品经理”。做产品,就好像手工艺人打造玉器,那是看再多的教科书也无法习得的,相反,只有不断积累一线的工作经验,善于思考、善于创新、善于融会贯通的人才能真正贴近用户的需求,才能设计出用户买账的产品。【责任编辑/郑希】